南财要闻
首页 > 南财要闻 > 正文

张利民书记参加思政课集体备课会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调研座谈会

文字:党政办 党委宣传部 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布日期:2025-10-24  浏览次数:

思政课集体备课会现场

“书记面对面”活动暨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调研座谈会现场

张利民书记讲话

10月24日下午,校党委书记张利民在仙林校区德正楼508会议室参加2025-2026学年思政课集体备课和“书记面对面”活动暨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调研座谈会。副校长张炳,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吕戎,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朱军,相关部门负责人,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部专任教师及各党支部书记参加会议。

本次集体备课会聚焦“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主题。会上,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卓承芳介绍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建设及备课情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部亓为康、李卉、殷殷三位教师作为备课组成员,分别汇报了教学思路与案例设计。

张炳副校长表示,要准确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逻辑,积极回应学生关切与现实困惑,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说服力。朱军部长表示,要注重“两个结合”,不断丰富教学形式,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走向实践,在真实场景中深化理论认知。与会人员围绕备课主题展开深入交流讨论。

张利民书记围绕“深化集体备课 创新教学方法 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入脑入心”强调了三点意见。一是深学细悟精髓要义,筑牢教学理论根基。参加集体备课的每一位教师要学深悟透、融会贯通,讲深讲透讲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要追溯理论渊源,立足实践土壤,挖掘文化底蕴,拓展世界眼光,切实将这一思想作为内涵丰富、逻辑严密的科学体系来把握,确保思政课教学的准确性、系统性和深刻性。二是聚力深化备课机制,凝聚协同育人合力。要严把政治导向,强化集体备课制度集智赋能,促进传帮带学,凝聚育人合力,提升思政课教学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真正将集体备课平台打造成锤炼教学能力、深化理论研究、凝聚育人合力的重要阵地,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坚实支撑。三是坚持创新教学方法,增强课堂吸引力和感染力。要坚守育人初心,力求思路创新,深化内容创新,探索形式创新,与时俱进,不断推进教学改革与创新,使思政课真正成为学生喜爱、终身受益的“金课”。张利民书记希望大家以此轮备课会为新起点,持续深化党的创新理论学习研究,不断探索教学规律、创新教学方法,切实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不断提升我校思政课教学质量。

“书记面对面”活动暨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调研座谈会上,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李骏汇报了学院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卓承芳院长汇报了学院建设发展成绩、面临的挑战和下一步工作思路。吕戎部长、朱军部长、教务处处长朱红根、人事处副处长何玉等与会职能部门负责人结合部门职责和调研情况,针对马克思主义学院提出的主要问题展开交流,并提出具体对策建议。

张利民书记对马克思主义学院取得的成绩表示充分肯定,对学院领导班子和师生员工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感谢,并围绕“以‘十五五’规划编制为抓手,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发展”强调了三点意见。一是锚定政治方向,把牢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定盘星”。编制好马克思主义学院“十五五”规划,首要任务就是牢牢把握政治引领的核心地位,始终将“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根本原则贯穿规划编制、实施与评估的全过程,确保学院发展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稳步推进,为培养具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时代新人提供坚强保障。要强化政治建设统领地位,突出理论武装核心任务,强化底色特色育人成效,打造具有南财特色的思政育人品牌。二是夯实组织基础,打造党建与业务融合的“强引擎”。“十五五”规划要以组织建设为支撑,推动党建与教学科研深度融合,为学院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要完善基层组织建设体系,构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体系,健全党建与业务融合机制,推动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院高质量发展。三是凝聚协同合力,绘就高水平马院建设的“施工图”。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需要全校上下协同发力,强化部门联动,形成共建共享的工作格局,要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协同,进一步健全部门联动机制,进一步压实巡视整改责任,确保马院建设与学校整体发展同频共振。

张利民书记强调,编制好“十五五”规划,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关键机遇,要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科学规划为引领,以务实作风为保障,攻坚克难、锐意进取,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水平,为建设国内一流的高水平财经大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党政办 党委宣传部 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  南京财经大学  |  苏ICP备11032101号  |  苏公网安备 32011302320124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