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南财
首页 > 媒体南财 > 正文

〖交汇点〗“全球化视野下的近现代长三角新闻传播史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南京财经大学举办

文字:昝寻寻  图片:南京财经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   发布日期:2025-05-26  浏览次数:

5月24日,“全球化视野下的近现代长三角新闻传播史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南京财经大学举办。本次研讨会由中国新闻史学会地方新闻史专业委员会主办,南京财经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承办,以“媒介嬗变与文明互鉴”为核心议题,旨在深度挖掘长三角地区在全球化进程中的新闻传播实践史,系统梳理其发展脉络与创新演进路径。

来自全国高校、科研机构及新闻行业的专家学者齐聚金陵,围绕会议主题展开多维度学术对话。与会专家从媒介技术变革、跨文化传播、区域文明交流等视角切入,通过主旨发言、分论坛等形式,深入探讨长三角新闻传播史研究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共同擘画该领域向跨学科融合、国际化拓展的学术蓝图。此次研讨为推动中国新闻传播史研究创新发展、构建具有全球视野的学术话语体系提供了重要平台。

研讨会设置开幕式、主旨发言、分论坛和闭幕式等环节。 开幕式由南京财经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党委书记陈丹主持。

致辞中,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新科强调了学术研讨对于推动学科发展、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他指出,长三角地区作为中国近代新闻业的发轫地之一,其新闻传播史研究不仅承载着区域文明互鉴的深厚底蕴,更在全球化语境下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与现实启示。他以自身创作经历为例,阐释了档案文献研究对深化历史认知的关键作用,并呼吁学者们深耕史料,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学术话语体系。同时,他充分肯定了跨学科研究对新闻传播史领域的革新意义。他指出,本次研讨会设置的地方知识实践、媒介文化等议题,体现了学科交叉融合的前沿方向,期待与会专家通过思想碰撞,为长三角新闻传播史研究注入新动能。

南京财经大学副校长张炳在致辞中高度评价了新闻与传播学科在国家人文社科领域的重要地位。他指出,在信息化、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新闻传播学科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其研究范畴已从传统媒体延伸至微博、抖音等自媒体平台,深刻影响着信息传播格局与社会发展进程。他以南京财经大学新闻传播学科为例,介绍了该学科在保持社科底蕴的同时,积极融合自然科学研究方法,成功申报自科项目的创新实践。他特别指出,长三角文脉的修复与文化重塑,需要新闻传播学科与产业深度融合,通过文化传播助力区域可持续发展。他勉励与会学者把握时代机遇,在传承历史文脉的同时,积极创造新的学术成果,为新闻传播学科的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中国新闻史学会地方新闻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蒋建国在致辞中指出,在媒介融合与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新闻传播史研究学术价值与社会意义不容忽视,更需以深度的历史挖掘夯实学科根基。他特别强调了跨学科交流对新闻传播史研究的重要意义。他提倡通过小规模、高层次的学术沙龙,促进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进行深度对话,以批判性思维碰撞激发创新火花。他高度肯定了研讨会中遴选出的30余篇高质量论文,认为这充分展现了长三角新闻传播史研究的学术活力。展望学科发展,他提出了“五位一体”的战略构想:通过设立城市研究基地、影视短视频基地,将《新闻传播史论丛》年刊改为半年刊等举措,全方位推动新闻传播史研究的创新发展。

在主旨发言环节,五位知名学者围绕长三角新闻传播史展开深度研讨。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民国新闻史研究所所长倪延年以《从报刊活动“起步”到新闻事业“成型”——江苏近代新闻事业“肇始”历程考》为题,系统梳理了江苏新闻事业从萌芽到体系化的历史轨迹。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刘晓伟聚焦《新旧之间:清代的辕门抄与地方政治信息传播》,深度剖析了清代官方文书载体“辕门抄”在政治传播中的特殊功能。华东政法大学韬奋新闻传播学院教授郭恩强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新闻检查机构的关系网络与权力结构》中,以社会网络分析法为工具,深度解构了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新闻检查体系的运作机理。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熊宗武以《<遐迩贯珍>首任主编考写作历程》写作历程为切口,生动诠释了学术研究的坚守与突破。南京财经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教授刘泱育则通过《<方汉奇先生年谱长编>写作历程》的分享,呈现了新闻史学界泰斗的学术人生与治学精神。

本次研讨会创新设置了三大主题分论坛:“革命叙事与地域文化”“媒介实践与知识生产”“技术变革与社会影响”,分别从不同维度切入长三角新闻传播史的核心议题,为跨学科对话搭建了学术平台。

(2025-05-26 交汇点

版权所有  南京财经大学  |  苏ICP备11032101号  |  苏公网安备 32011302320124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