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利民书记参加“书记面对面”活动暨国家级科研平台工作调度会
9月24日下午,校党委书记张利民在仙林校区德业楼211会议室参加“书记面对面”活动暨国家级科研平台工作调度会。副校长张炳,党委常委、副校长方勇,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
调度会上,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院长黄健、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唐培安分别汇报了电子商务信息处理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电子商务交易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和粮食储运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三个平台的建设情况和下一步工作思路。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主持工作)肖玉杰汇报了学校科研平台的整体建设情况、面临困难及下一步工作举措。
改革发展办公室主任王进、人事处处长杨文建、学科办公室主任赵霞、财务处处长汪争、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杨智华分别结合本部门职责从“十五五”事业发展规划、团队建设、学科建设、经费管理、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进行交流发言。
张炳副校长表示,国家级科研平台是学校实现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核心支撑。各平台要进一步明确定位与目标,凝练特色方向,强化有组织科研和有组织成果转移转化,确保各项建设措施落地见效;要理清学校、平台、学院之间的权责关系,压实平台负责学院的主体责任,建立合理的组织架构,明确责任人和管理团队,激发创新活力,切实提升平台的重大标志性科研成果产出能力。
方勇副校长表示,要深刻认识国家级科研平台的重要意义,充分发挥好平台价值;各平台要主动研究、精准运用各项支持政策,将其转化为创新动能;要紧紧抓住国际合作契机,以更开放的姿态链接全球优质资源,提升国际影响力;要着力创新平台发展机制,破除壁垒,营造平台、学院、教师三方协同共进的良好生态,最大程度激发创新活力,使平台真正成为驱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
张利民书记就进一步加强学校国家级科研平台建设、提升科研创新能力、推进成果转移转化提出三点意见。
第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把握国家级科研平台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国家级科研平台作为科技创新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是开展高水平研究、集聚优秀人才、推动学术交流的核心阵地,其建设水平直接关系到学校服务国家战略、支撑区域发展的能力,更关系到学校“国内一流的高水平财经大学”建设的进程。三个国家级科研平台是学校的“稀缺资源”和“核心优势”,必须扛起责任,在深化“工科亮色”、推动“双高协同”上主动作为,为学校内涵式发展提供关键支撑。
第二,锚定核心目标,推动国家级科研平台建设实现新突破。要围绕“定位清晰、特色鲜明、成效显著”总体目标,制定“跳一跳够得着”的发展规划,重点抓好“四个明确”,即明确成果培育和转移转化任务、明确人才团队建设任务、明确交叉融合与对外合作任务、明确机制创新和资源保障任务,确保平台建设方向不偏、路径清晰、成效可显。
第三,落实责任分工,构筑推动平台建设的强大合力。要树立“一盘棋”思想,明确责任、强化协作,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要强化顶层设计,把平台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要压实主体责任,相关平台依托学院要把平台建设作为学院“党政一把手工程”;要凝聚发展合力,将国家级平台建设纳入重点战略布局,做好平台人才支撑,推动平台与学科建设一体化,加强学院间的协同联动,推动平台资源与学院学科优势深度融合,推进国际科技合作与成果转化,完善科研平台管理制度体系,优化经费管理机制,建立平台建设重点任务台账,确保各项部署落地落实。
(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