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教学一线 > 教学动态 > 正文

我院举办“社会工作与公益慈善人才培养”圆桌交流会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的实施,我国公益慈善事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迫切需要大力发展公益慈善专业教育,培养专业化、职业化的公益慈善管理人才。为了更深入了解公益慈善行业对人才的要求、从业者的职业规划、行业发展现状,2021年4月14日下午,我院在校图书馆世界之窗举办“社会工作与公益慈善人才培养”圆桌交流会,共议公益慈善学历教育发展前景和可行路径。此前,我院成功获得敦和基金会第二期“菡萏计划”项目资助,支持我院社会工作系培养公益慈善管理方向的人才。

我院“社会工作与公益慈善人才培养”圆桌交流会合影

本次圆桌会特别邀请敦和基金会副秘书长孙春苗、敦和基金会项目经理叶珍珍和徐国烟、明德公益研究中心项目经理王金顺和陈斯、南京市慈善事业促进与社会工作处副处长马彦、南京市慈善事业发展中心发展科干事刘晖、爱德基金会秘书长助理田梅梅、益童基金会秘书长速沙、上海市陆家嘴社区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张佳华和运营主管李明娟、南京市栖霞区启蒙社区发展中心理事长岳耀蒙及南京市儿童福利院社会工作部部长闫昭澎等作为校外嘉宾进行主题发言。我校教务处副处长陈志琴,对外联络处副处长王冲,我院党委书记张励行、副院长(主持工作)胡宜奎、党委副书记龚莉红、副院长蔡养军、副院长陈红梅、社会工作系主任许芸,以及社会工作系全体师生出席本次会议。会议开幕式由胡宜奎副院长(主持工作)主持。

胡宜奎副院长(主持工作)主持

在开幕式上,张励行书记首先对校外与会嘉宾表示欢迎,也对敦和基金会资助南财开展公益慈善教育表示感谢。校对外联络处副处长王冲在致辞中对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参与公益慈善课程学习提出三项期许。敦和基金会副秘书长孙春苗则就基金会运作背景和“菡萏行动”项目作系统介绍。

张书记致辞.JPG

张励行书记致辞

对外联络处王冲处长致辞.JPG

校对外联络处副处长王冲致辞

敦和基金会副秘书长孙春苗致辞

开幕式之后,校外与会嘉宾、校教务处副处长陈志琴和我院社会工作系全体师生围绕“社会工作与公益慈善人才培养”主题参与圆桌讨论。研讨环节由我院社会工作系主任许芸主持。

我院社会工作系主任许芸主持研讨

南京市栖霞区启蒙社区发展中心理事长岳耀蒙首先就社会工作机构的人才聘用现象进行点评。他指出,当前社会工作课程体系与一线实务需求存在落差,毕业生相对缺乏实践技能和经验,因此希望社会工作课程设置能够适当增加实务元素,提升学生专业应用能力。上海市陆家嘴社区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张佳华对社区社会工作与公益慈善管理的关系进行解读,提出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应更具复合型和多元化。明德公益研究中心项目经理王金顺认为,社会工作认同度和知名度正在提高,社会工作专业微观服务获得社会良好反响,学生可以充分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优势进入公益慈善事业领域。敦和基金会副秘书长孙春苗指出,社会工作是具有广阔职业前景的专业,社会工作教育应顺应社会需求和政策发展趋势,以专业技能和通用技能作为重要抓手,持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爱德基金会秘书长助理田梅梅从薪资改革角度对社会工作就业形势进行解读,指出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应进一步整合资源和凝练优势,既培养学科专才,也培养社会通才。益童基金会秘书长速沙以儿童福利基金会的人才聘用情况为例,指出社会工作者应具备多重专业素养才能适应社会需求。南京市慈善事业发展中心发展科干事刘晖认为,社会工作者要有专业能力,更要有职业自信,因为社会工作在我国已有相当程度的发展土壤,只待通过专业服务形成枝繁叶茂。敦和基金会项目经理徐国烟指出,随着社会对社工人才需求度提高,优质社会工作岗位也不乏激烈竞争,社会工作专业出身学生应努力学好专业本领,参与就业竞争。南京市儿童福利院社会工作部部长闫昭澎从个人职业经验出发,对社会工作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职业选择提出期盼。

嘉宾分享.JPG

嘉宾分享

校教务处副处长陈志琴对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与公益慈善教育的结合点进行总结,指出社会需求是社工专业开办的出发点,专业技能是社工人职业自信的源泉,社会工作系应努力结合专业特色和学习办学重点,培养知识结构应全面、能够胜任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全能型的人才。

在圆桌会研讨过程中,我院社会工作系师生还就公益慈善事业的职业生涯发展和专业技能训练问题,和与会嘉宾进行充分交流。会议最后在热烈的讨论中圆满结束。

圆桌交流.JPG

圆桌交流

南京财经大学是江苏省最早设立社会工作专业的高校之一。南京财经大学法学院社会工作系在已有司法社会工作和金融社会工作本科培养方向基础上,依托敦和基金会“菡萏行动”项目进一步整合资源和提升力量,增设公益慈善管理的本科培养方向。这不仅是应对我国公益慈善事业蓬勃发展需求的迫切举措,也体现社会工作系服务社会和培育英才的专业培养理念,更彰显南京财经大学统筹推进财经类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的重要实践,其意义具有前瞻性、及时性和深远性。据悉,本次我院社会工作系主持“菡萏行动”项目的周期将长达三年,期间敦和基金会将为社会工作系在公益慈善课程体系建设、校外实习实践和社会科学调研方面提供专业指导和资金资助。学校相关部门也对我院社会工作系开展公益慈善教育给予大力支持。

(文:林景)


Copyright © 2017 南京财经大学 法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南京市仙林大学城文苑路3号 南京财经大学法政学科楼(专三)四楼(电话:025-86718409,邮编:21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