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学院动态 > 学院新闻 > 正文

“新时代社工人的担当和使命”——我院社会工作系校友论坛成功举行

金秋十月,我校迎来了校庆63周年。2019年10月23日晚19:00-22:00,“新时代社工人的担当和使命——社会工作系校友论坛”在德正楼206社会工作实验室举行。社会工作系老师、在校学生和特邀校友代表出席此次圆桌论坛。我院社会工作系甘诺副教授和沈文捷副教授主持,系主任许芸副教授担任点评人。

首先,各位校友依次做自我介绍,并纷纷表达对南财母校的认同与怀念。2007届的岳耀蒙,他在校时就创办了学生社团——南京财经大学普爱社会工作者协会,现在该社团是学校三星社团,并成为持续为学生提供志愿服务的社团。他毕业后一直从事社会工作,在爱德基金会工作多年后,现在创办了自己的公益服务机构——南京市栖霞区启蒙社区发展中心,为我们南财学生提供了很多社会实践的机会。同样是2007届校友张佳华,在上海也创办了陆家嘴社区公益基金会,2017届毕业生殷婕研究生毕业后也加入该基金会工作。2008届校友李朝波目前已经是中国国家税务总局党校的副教授,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学弟学妹分享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光明前景,表示虽然自己目前从事的是心理学教学,但心理学和社会工作有很多交集,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去钻研,表达出对社会工作专业的无限热爱。同样是2008届的校友汪菊芬,目前是江苏省民政厅慈善与社会工作处的公务员,她向同学们分享了她毕业后经历多次职业选择,最终回归社会工作的经历。2011届校友张超在爱德基金会工作了7年多,他深情地表达了社会工作专业对自身的积极影响,称其甚至深入骨髓,重塑了自己的人格,并以其社工的身份感到自豪。2012届校友朱慧劼,博士毕业后到南京农业大学社会学系担任教师,她以“助人自助”的理念阐释社会工作者的使命与责任,表示社会工作专业不仅是其工作的一部分,更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可以利用的生活经验。

随后,与会校友与社工学弟学妹进行了热烈的互动。面对大三学生对社会工作职业前途的担忧、迷茫,张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向学弟学妹传达出应坚持社会工作对公平、正义的追求。虽然社工这一行业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但随着专业社会工作者的不断努力,社会工作的明天将会越来越好。岳耀蒙表示,自己在参加汶川地震过程中对社会工作展开了深入的思考,在这一过程中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帮助别人,带给自己的是一份被需要的温暖,并表示社会工作是一门艺术,自己的发展深受社会工作专业的影响。李朝波表示“从迷茫到方向,弯路也是路”,分享他自己曾在大学期间也有迷茫和对社会工作前途未知的担忧,但通过一步步脚踏实地的努力,向着每个阶段的目标奋力前进,最后如愿以偿得以在社会工作这一领域“扎根”。他告诉学弟学妹,有时弯路也是方向。汪菊芬表示,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有迷茫和挣扎,但只要认准目标,长期努力,厚积薄发总会有收获。

在谈及社会工作教育、学习与思考时,张佳华强调社会工作不能一味地谈理想,必须重视整合多方资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才能适应本阶段行业的发展。汪菊芬也提到应该注重学习能力的提升,如写作能力与专业学习能力;注重不断开阔视野,不应局限于书本,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关注与社会工作相关的最前沿信息。

此次圆桌论坛在思想的交流与智慧的碰撞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频频冒出各种金句:“社会工作,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而且离这个光明点越来越靠近”“社会工作,一看就是有工作的专业”“无论外面怎么看,我们内在一定要坚守信念”“关键不是你学什么专业,而在于你在这个领域处于什么段位,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聚集到你对专业的探索中去”“大学期间社工的书,我一本都没有舍得丢”“我们学这个社会工作专业,我们自己是最大的受益者”“现在,我们有越来越多的社工人渗透到各个领域,相信会推动这个行业的发展”……

老师们也纷纷对校友们在社工岗位上取得的成功表示祝贺,并为他们感到自豪!80后、90后、00后三代社会工作学子之间的专业交流与畅谈,充满了蓬勃生机和活力,不仅为在读的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指明了方向,也必将激励我院社会工作专业学子久久为功,为开创社会工作更加美好的明天而持续努力奋斗!


Copyright © 2017 南京财经大学 法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南京市仙林大学城文苑路3号 南京财经大学法政学科楼(专三)四楼(电话:025-86718409,邮编:21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