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南财
首页 > 媒体南财 > 正文

〖交汇点〗抓住“最后一缕阳光”,看看“外面的世界”

文字:记者 杨频萍 通讯员 施卫娟、王慧  发布日期:2020-01-17  浏览次数:

“丁老师,我终于从'学渣'逆袭成了'学霸'。”“邓老师,我的语文及格啦!”“包老师,我每门课都80分以上呢!”这两天,南京财经大学参与援疆支教的大四学生、公共管理学院丁健美、邓娅琳和信息工程学院包明德陆续收到学生发来的报喜短信。思绪便回到了两个月的支教时光:晚上10:30,丁健美和她的两个小伙伴刚备完课,兴匆匆走出宿舍,趴在窗台栏杆上,看着夕阳一点点落下去,“第一天来便爱上了这里,每天我们都会很有仪式感地送走‘最后一缕阳光’,这里是祖国最西部边陲——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是我国太阳落山最晚的地方。”

抓住“最后一缕阳光”

“老师,我想参加援疆支教”,在知道公共管理学院招募志愿者后,丁健美没多想便报了名。虽然老师、父母和同学都有所顾虑,“现在正是考研、找工作的黄金时期,这时候去支教不是耽误了自己的前程嘛?你一个女孩子跑那么远,怎么能放心?”

丁健美有着自己的坚持,“考研诚可贵,工作价更高,若为支教故,二者皆可抛。”虽是自嘲,确是心声,“支教一直是一个梦想,大学前三年都忙着学习和兼职,大四所有课程都结束了,刚好又有这么好的一个机会,我想抓住大学里的‘最后一缕阳光’,去圆梦。”

https://jcdn.xhby.net/JHD/publish/20200116/15791693735063791468064776908.png

丁健美的家境并不富裕,2012年爸爸不幸出了车祸,家里更是入不敷出,这些年都是靠妈妈赚钱养家,但负担两个孩子上大学的费用,实在是杯水车薪,所幸有政府、学校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关爱和帮助,才能安心在校园里学习。“人生曾被别人照亮过,我也想去照亮别人。”于是,她背上行囊,毅然决然和有着同样支教情结的同伴们组成了“三人行”支教团,踏上了前往新疆克州的路程,开启了教育援疆之行。

感受职教的“春天”

从东到西,跨越四千多公里,他们来到了新疆克孜勒苏职业技术学院,原本早已在心中做了一番设想,做好了吃苦的准备。现实情况却好得多,“这里不仅教学设施齐全,学校该有的这里都有,教学楼、实训楼、图书馆、田径场等,宿舍也装修得很好,生活用具一应俱全。” “三人行”支教团到了学校就和家人朋友们分享了这里的点点滴滴,让大家心里悬着的石头落了地。学校阿校长告诉他们:“现在条件比以前好多啦,这都得益于国家的援疆和扶贫政策,以及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只是很多人对新疆的印象还停留在以前。”

https://jcdn.xhby.net/JHD/publish/20200116/15791694146098285046979561063.png

由于新疆气候干燥,昼夜温差比较大,刚到克州时,包明德无法适应,患上了严重感冒,进而引发呼吸道感染,身体条件不允许他正常上课,但他还是坚持走上讲台。进教室没多久,敏锐的学生们就察觉到了老师身体的异样,喧闹的教室渐渐安静下来,学生们很自觉地开始自习。包明德回到宿舍后,学校老师和几位班干就送来了药品和食物,并叮嘱他好好休息,不要过度劳累。这让身在异乡的包明德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支教经历让我走出了‘象牙塔’,理解了别处的生活,我从来不知道学生们的笑容,能够浸入我的内心,让我心里颇不宁静却又暖暖的。”

从“学生”转变为“老师”

由于当地学生的国语水平较低,基本只有小学水平,“三人行”支教团便主要教授口语、阅读理解、汉字书写等语文基础知识,还有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

一周12节课,“三人行”支教团的周六周日基本都是在准备教案、做PPT、查找与上课内容相关的视频中度过的,“因为都是中专生,其实和我们也就相差4-5岁。最棘手的问题不是备课,而是维持课堂纪律。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精力旺盛,有时候实在闹腾得慌,根本无法安静下来,认真听讲。学生国语水平普遍偏低,对一个词语,解释再多遍、再详细都不如直观的展示更有效果。”根据教学实际,“三人行”支教团决定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结合学生特点,采用小组PK学习、设计课堂趣味小测试、播放与授课内容相关的视频、展示相关图片等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https://jcdn.xhby.net/JHD/publish/20200116/157916949654819439911753363223.png

邓娅玲发现很多学生上课经常不带课本、笔,也不记笔记,自己和身边学霸同学的学习习惯让她注重学生们的平时积累,“每节课每个知识点都会提醒他们做笔记、记重点,并自己出卷进行课堂测试,课后还要检查每一个学生的课堂笔记。”邓娅玲说,虽然 “笨”办法占用了自己不少课余时间,一直坚持到期末,整体训练情况越来越好,平时听写、测试,及格和高分越来越多。

经过两个月实践,他们的教学模式取得了显著成绩,在期末考试中,所教班级的学生成绩都有所提升,班级平均分提高了10分,有几名学生的成绩直接从五十多分提升到了九十多分。克孜勒苏职业技术学院杨校长表示,“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能让学生成绩有如此大的提升,学校历年来的教学成绩中都比较少见。”

https://jcdn.xhby.net/JHD/publish/20200116/1579169439996021037.png

看看“外面的世界”

“南京财经大学是不是很大?”“南京是不是很美?”在课余时间,丁健美喜欢和学生们聊天,学生们眼神里透露出的对外面世界的向往让她萌生了新的想法,或许可以让他们看看“外面的世界”。于是她会在每堂课的最后几分钟播放关于祖国各地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视频。这种教学模式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第一次发现上课原来也可以这么有趣,从未像现在这样期待上课。”学生阿布都拉•米吉提眼里闪烁着明媚的光芒,“虽然我们也可以参加高考,但是我一直觉得没有希望,没有勇气,为了真实看看外面的世界,我想努力一把。” 丁健美特别欣慰,“之后,阿布都拉•米吉提总是班里最认真听讲、最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

空闲的时候,“三人行”支教团也会走出校园,去欣赏美丽的新疆,“大学老师也来看过我们,带着我们走进‘西陲第一哨’斯姆哈纳,这里的00后边防战士站在祖国西陲面向东方,守护着每一个安稳的夜晚。”丁健美感触很深,“真真切切感受到边疆每一个人的坚守和奉献,支教就像一滴水汇入援疆的大海一般,我感到很自豪。原计划支教一个月,教着教着我们都不想走了,最后一直到了期末。”

https://jcdn.xhby.net/JHD/publish/20200116/157916959236827954332336675766.png

“我父母年轻时也曾经守卫过边疆”,支教发起人、南财公共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张荣霞表示,“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来到这里就会被深深吸引。西部需要热血青年,学生到西部支教是用短暂的时光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到祖国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是新时代青年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担当。学院与克孜勒苏职业技术学院共建援疆支教基地、就业实践基地,以后会有一届又一届的学生来到这里,扎根这里。”

2020-1-16 交汇点


版权所有  南京财经大学  |  苏ICP备11032101号  |  苏公网安备 32011302320124号  |